李波全程参与了《人说山西好风光》第二季的录制。
在竞演录制现场的打分环节,所有观察团成员绝对不会互相通气,甚至都不会去看别人。在李波看来,这是个很有分量的投票,他必须对得起自己所扮演的角色。
李波说,31名观察团成员里面有十家媒体,每次竞演录制现场,他们不仅仅要打分,更要找亮点,每天工作量很大,前几场还需要拍照。
此次《人说山西好风光》活动,各个地市都非常重视,山西本身有很多资源,从事媒体工作多年的李波认为,其实各个地市的旅游景点都有特色。因为参加这个节目,他对山西的旅游资源有了重新的认识。活动结束后,他准备去长治的八泉峡、忻州的雁门关等多个景点看看,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山西文化,宣传山西文化。
薛克刚作为《人说山西好风光》第二季观察团成员,他没有落过一场。在他看来,山西不仅仅风光好,山西人的心灵更美。
“组委会对观察团成员的着装要求比较严格,不能穿运动装,要穿颜色鲜亮的正装,镜头下不能乱动。”薛克刚说,第一场在临汾云丘山时,录制现场仅有零下几度,大家都冷得瑟瑟发抖,但还要保持笑容,全程不能乱动。考虑到第一场录制时的问题,在晋北地区雁门关录制时,原平团市委专门给观察团成员送来颜色较为鲜亮的棉袄。
这件事让薛克刚印象极为深刻,在他看来,山西人与人之间这种最质朴的关心,就是一种心灵美。
整个录制过程中,薛克刚认为各个地市景区宣传需要更大的力度。很多山西的古村、景区都只在省内做宣传,有的甚至只有本市人知道,应该拓宽到邻省。
此次《人说山西好风光》的录制中,王子瑞作为观察团成员参与了最后三期的录制。在他看来,这样大范围地了解山西、集中宣传山西是一种很好的推广方式。
王子瑞说,很多本省游客对各个地市的旅游只知道一二。比方说忻州,很多人只知五台山,而不熟悉雁门关,事实上,雁门关之美与五台山完全不同。
除了录制打分,王子瑞还会为景区提些中肯的建议,比如应县木塔。“木塔没有用一根钉子,塔里面的佛牙舍利,还有独特的工艺都是奇观。”王子瑞说,而景区面对外省游客,则更需要全方位展示木塔的魅力。
他建议,可以通过AR视频情景和APP把木塔的美全面呈现出来,同时把周边的设施和一些文化相配套的东西全部展现出来,给游客一个来山西旅游的理由。
67岁的王钟津和69岁的张广柱夫妇是观察团成员当中唯一的 “组合”,自称“花甲背包客”的他们在九年时间里,游历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,在全国都小有名气。长期生活在山西的夫妇二人,作为说山西好风光》第二季观察团成员,最大的感觉就是道路的变化。
整个录制过程中,他们对竞演中的城市都有自己的看法,但夫妻二人的投票意见却非常统一,没发生过一次分歧。老两口在出游路线的问题上一向是非常有标准的。在《人说山西好风光》的录制中,他们接触了很多人,更深入地了解了山西的美景。
“我在山西生活很久、又喜欢旅游,都不知道山西还有丁村遗址这样一个值得一看的地方。”王钟津说,这需要引导旅游企业打破保守思路、放宽视野,将山西的人文、历史、自然资源统一整合,通过不同的路线规划,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,通过“立体化”的路线,来实现“旅游+”。
作为旅游品牌总监,王琴经常能看到山西各地的现场表演类节目,但在《人说山西好风光》第二季的录制过程中,不少文艺节目还是让她眼前一亮:忻州的《心灵之舟》,让她完全沉浸在心灵放松的状态之中;临汾的《黄河大合唱》“特别版”,则带给她强有力的震撼感觉。
这些节目,以时尚的方式让不会说话的景区动了起来,从而使人们对景区有了更鲜活、更深刻的印象。比如,用《黄河大合唱》来呈现壶口瀑布的“壮美”,无疑会激起人们内心澎湃的激情,让去过的人还想再去一次,让没去过的人,心生向往。
还有晋中的平遥古城,他们没有选择在舞台上呈现古城厚重的历史,而是巧妙地运用无人机、环保烟花等对年轻人有强大吸引力的元素来告诉大家——平遥古城除了历史,还有时尚。
王琴认为,随着游客在选择景区的需求越来越高,给传统景区附加新的内涵,会让游客流连忘返。
“《人说山西好风光》第二季的城市竞演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著名景区的另一种美。”王琴说。
此次录制过程中,关红最大的发现是:山西各景区的服务理念有所增强。
关红记得有一次录制时,大家都住在山上,条件比较艰苦,蚊子多,热水也不能及时供应。但一进入宾馆,指甲剪、清凉油都摆在很明显的地方,感觉特别暖心。“这就是一种服务理念的提升。”
整个录制过程,观察团成员都是晚上两三点才能休息,但关红说,即使再累,她在面对每一次考核时,都会打起十二分的精力,只希望能给竞演双方一个公平的分数。
关红有着十多年旅游研究及运营工作经验,从2013年开始,着重研究山西旅游发展,给各个景区做咨询和规划。在她看来,以往山西各个地市都是在拼资源,如今,通过《人说山西好风光》节目,资源还是那些资源,但通过这样的方式重新呈现,让人耳目一新,对景区的宣传能起到更好的效果。
姚鲁烽研究历史、地理和古脊椎动物等已经37年了,他去过山西50多个县,其中一多半都是步行的。
此次录制《人说好风光》第二季,重回山西的姚鲁烽表示:“山西的好山好水确实让我震惊不已,尤其是吕梁。”在他的印象中,吕梁的旅游资源一直较为薄弱,但此次前来,碛口的滔滔黄河水、北武当山的反差地貌让他叹为观止。
吕梁能将黄土、岩石等自然风光规划成景区特色,确实让观察团不少成员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山西。
说起资源,山西可以说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。忻州保德的黄土研究,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样本,曾获得全国一等奖;榆社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的展品数量,位居全国前列;丁村遗址曾被多位古生物专家作为范本研究至今。
而且,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景区,门票都非常便宜,不仅仅能让游客领略山西自然好风光,更能近距离开启地理大发现。
“观察团在考察景区时,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态,想办法宣传山西旅游,大家从事的工作不同,各有各的宣传手法,但在一起通过思想的碰撞所表达出来的东西,对景区的宣传特别有意义。”刘晋说。
在整个录制中,给刘晋印象最深的就是5月31日在吕梁主场录制时,观察团成员一起给贫困儿童捐款。他作为团省委的工作人员,了解捐款的意义不仅仅是钱,更能体现山好水好的山西人还有心灵之美。
“游客来山西,我们给他们一种暖暖的感觉。”刘晋说,对他而言,可能不会因为一个景区有什么宣传什么而特别留意这个地方,但会因为景区有一些暖人的故事,而选择它。
跟随《人说山西好风光》观察团一路走来,翟笑鹏最大的感觉就是山西的绿化做得很好,尤其是右玉县。
一般外地人对山西的印象就是大院和寺庙,实际上,山西的“绿”和“水”一点也不亚于南方。
右玉的绿让人心醉,这里从不毛之地变成了满眼郁郁葱葱,这里面除了美景还能找到一种精神。
事实上,山西很多地方绿地、森林和清澈的水都无与伦比,山西有很多独特的气候环境,看山看水真的不必全往南方跑,应该吸引更多的外省人来看山西的好山水。
王少斐发现,山西除了深厚的文化之美,更重要的是人美。他参与的第一场录制在临汾。
一位煤老板开发云丘山,需要山上的村民集体搬迁,这位老板给村民们盖小二楼、小别墅、学校、医院等,这里的孩子从出生到中学,免去所有学杂费;60岁以上的老人有养老院、食堂、活动室。
运城水峪口村,一位商人开发景区时规定,只要是村里的人都可以到景区打工。在村里生活的一位贫困家庭,入驻景区后卖起了炒凉粉,每碗6元,一年收入110万。
“他们不仅是开发景区,更有情感投入。”王少斐说,山西风光无限好,景美人更美,他为自己是一个山西人而骄傲。
跟随 《人说山西好风光》,走进了山西,段明伟感触颇深的是,山西好风光的名气已经越来越大了,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也越来越多。
在很多城市出来推介旅游的不仅仅是旅游相关部门的负责人,还有市长、书记他们不遗余力为旅游站台,由此可见,山西对旅游的重视程度。而山西又有那么好的资源,坚持下去,一定会让山西的旅游享誉全国直至世界。
跟随《人说山西好风光》一路走来,除了地理上的穿越,每处好风光里最令我感到快乐、惊喜和幸福的是那些“好声音”,李良亮感悟深刻。
这些“好声音”有热播剧《白鹿原》拍摄地天官王府里老家是四川的女讲解员——一个外地人不远万里来到山西,又向无数外地人讲述山西故事;有从北京回乡创业的吕梁苍儿会景区负责人——“我赚的钱全投在家乡这片热土了”,这是新晋商的情怀;有壶关大峡谷一路给我们唱山歌的女导游——从她的歌声中你听出的是对这片山水的热爱,而非在应付工作。
那一刻,只有他们没有把我们当作观察员,我们只是千千万游客中的普通一员。
让闫爱萍印象最深的,就是山西人民的热情。在吕梁,一位接待她的志愿者是幼儿园老师,家中有两个孩子,每天很早来,很晚才回去,整个录制过程中,这名志愿者都非常开心,还用特色的表演给大家展示吕梁风光。
“她这样的生活状态和热情,让我很佩服。”闫爱萍说,自己在吕梁看到了很多这样的志愿者,大家非常愿意去把吕梁风采展示给大家。
本版来源山西青年报 记者 弟姗 本版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本期编辑 赵彦
|